1、一是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强化运输方式间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衔接,促进综合运输枢纽的集约整合。二是装备标准化。完善汽车列车标准及厢式挂车型谱,引导货运车型向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强化标准衔接;强化装备安全和节能标准。三是从业资格化。
2、中国水利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且全面的探讨。作者首次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明确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包括其独特的特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目标和任务,以及推动其进步的构想策略。这一研究填补了水利现代化理论空白,其在国际和国内同类研究中的领先地位不容忽视。
3、水利现代化建设不是封闭式的,要在国家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制定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全国、全省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现代化进程要衔接,因为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设立了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农业信息中心,97%的地(市)、8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56%的乡镇依托农技推广组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6%,其中,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了94%,79%和83%,假如以按照70%的覆盖率视为完成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整体上正处于农业0向农业0的过渡阶段,而预计农业0可在2050年完成。
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背景如下:1994年,国家提出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大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有系统地推进。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内容摘要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
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建站率,行政村农村信息服务站建站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大户信息服务覆盖率,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通宽带率四个100%;农村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农业信息入户率两个过半的目标。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
农业信息化还能够为农民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桥梁,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一些就业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农业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先进技术的传播效率,突破空间传播的限制,让先进技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信息化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信息化还建立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信息化进程中也为农村年轻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提高了劳动力转移效率。
农业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网络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增强产品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同时,电商平台的运用,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效率。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农业信息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革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食品安全。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自动灌溉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农业机械,实现农田管理的自动化,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答案】: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经营及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革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食品安全。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自动灌溉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农业机械,实现农田管理的自动化,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农业信息化的定义涵盖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且系统化的应用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
1、结果表明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是影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加强政府主导职能,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节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比重等是有效改善发展环境、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有:(一)人才资源匮乏。大多数农信社的网点都有5人以上,但在从业人员当中,第一毕业院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却很少。同时,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3、乡农民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农民的经济收入与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当前,农民疾病经济负担重,医疗保障水平低,医疗费用增涨过快、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低、经济收水平低是造成农村居民健康得不到有效改善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