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之,建国初期广大农村面貌迅速改变的历史启示是,通过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可行的。同时,需要注意改革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
2、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启示之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4、众所周知,1861年的“农民改革”(解放农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成为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然而,这次改革竟然是由俄国头号封建农奴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一1881)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5、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推动城市化,将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让更多的人从这一历史进程中获益,并缓解当代世界主要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使各国共享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类知识,在商品、服务及其他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中为全人类提供福祉。下面,就通过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来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一些启示。
1、苏联为了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了大量的农庄。苏联农业集体化(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
2、集体农庄,是苏联农民为共同经营农业生产而组织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是前苏联建立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集体劳动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农业企业。1929年下半年,苏联开始全盘集体化,大量建立农业公社,强制实行大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化。
3、苏联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通过合作社将个体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4、内容: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禽等一律公有化。
5、成绩和失误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消灭了富农阶级,把亿万个体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造小农缺乏经验,工作中尊重农民利益不够,过多地采用行政命令手段。
6、年~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为大集体经济的“{社**}主义改造运动”,被称为“农业集体化”。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价格太低,使得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于是粮食收购出现短缺。
1、---1956年,国家在农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意义: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且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合作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集体化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和规模效应,从而显著提升农业产出。同时,合作化还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例如,通过科研投入,培育出更高产、更抗病的作物品种,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1953年开始,大寨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把深沟变良田,将坡地垒成水平梯田,实现了粮食大丰收,创造了奇迹。
农业学大寨开始于1964年,正式结束于1980年。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于1975年9月15日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所在县)开幕,于10月19日在北京闭幕。出席开幕会议的有3700多人。在影像中回望百年党史,在光影中重温初心使命。1959年,我国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
农业学大寨从1964年12月21日开始,到1980年11月23日结束。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同年8月,毛泽东对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同志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
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12月21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铺开。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应该是1962年2月10日。更具体的请去浏览器上搜索农业学大寨,参考百度百科。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办初级社。第三阶级,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运动高潮段。
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坚持阶级领导、稳步前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的步骤。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改造步骤:积极引导、典型试办。采用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启发和帮助手工业劳动者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逐步组织起来试办合作社。总结经验、普遍推广。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