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化(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2024-07-07 浏览: 41 人次

我国农业生产目前正朝着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猪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改革,再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提升。1985年后政策松绑,产能激增,1998年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2005年后规模化、标准化步伐加快。猪肉,作为国人的主食,其产量与存栏量的波动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稳定。

场辐射带动当地养殖业上质量、上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项目地生态环境好,是政府鼓励发展的优势产业。

年前,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耕作粗放落后,大都只种植水稻,以单造、挣稿为主,产量不高,平均年亩产仅200公斤左右。1949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挣稿改翻耕,不断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实行科学种田,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各重点茶区的海拔、生态、气候、土壤、劳动力分布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布局国家级优良品种和特色品种的种植。因定位高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全县茶产业发展正朝着既定目标坚实地迈进。截至2012年,全县新建无性系高标准茶园达25万亩,老茶园改造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白茶11万亩。

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实现盲目生产向为市场生产、标准化生产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