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低山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管理(低山丘陵发展什么农业)
发布时间: 2024-09-03 浏览: 40 人次

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华北地区农业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首先,该地区人口众多,耕地分布零散,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这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其次,缺乏完善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能够提供从种子供应到产品销售的全方位支持,其缺失使得农业生产面临更多挑战。 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2、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有待改善,土地盐碱化情况严重。

3、解析: 华北地区耕地多、水资源缺乏,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

4、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华北平原降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很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增大,缺乏冬季积雪。因此春旱严重,灌溉水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

5、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东北平原处于中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均温21~26℃,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h,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6、河西走廊的干旱是因为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干旱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兰州,但是仍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在每年的春季,由于气温回升,蒸发强烈,但季风雨带未到达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旱。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的成因及特点?

1、农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基塘农业生产为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水产品加工业驰名中外。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多样化和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

2、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佛山市的南海、顺德等地,以及中山市北部。

3、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4、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四大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青藏高原,青稞 气候寒冷。黄土高温,小麦,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内蒙古高原,畜牧业,草场广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全部和四川省西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面气候寒凉,主要发展高寒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被称为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4.灌溉农业。“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思路分析

1、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 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3、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土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田区一般都少于1公顷;单位面积产量高:小型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单位面积产量高:尽管经营规模较小,农民们通过精心耕作,实现了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季风气候。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高度依赖季风气候条件的农业类型。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以水稻种植为主。季风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这种作物适应于湿润的环境,并在雨季期间进行种植。

作物种植:在季风水田农业中,水稻是核心作物,通常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种植制度,这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 耕作模式:该农业模式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依赖于对田块的细致管理和水资源的充分运用,这种方法通常能够实现高单位面积产量。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具体如下: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水利工程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商品率低。

是人均耕地少,大多数农民都是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所产稻谷主要满足水田农业是指在降雨和热量较丰富、灌溉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利用筑有田埂可经常蓄水的耕地,以种植水生作物为主的农业。一般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水旱轮作方式。

农作物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1、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是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光照时长、降水量以及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域有着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因此,在发展种植业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确保它们符合所选作物的需求。 水资源:水资源的充足性对农业至关重要。

2、我国南方地区拥有较低的纬度,这使得该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充足的降水量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与高温期相吻合,为水田农业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3、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①光热条件优越,地带性差异显著。中国国土共跨有8个温度带,各地带温度条件不同,宜种农作物种类及熟制差别很大。但除高寒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外,75%的地区温度条件均较优越。夏半年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各种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的种植北界为世界最北。

4、农作物的生长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要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等),另一方面要有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